开启左侧

三人行

[复制链接]
1313010131 发表于 2015-9-23 1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基因讨论区
成员 1313010131  王芒芒       1313010115     金倩楠        1313010146     周丽朗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1313010146 发表于 2015-9-23 1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食物?编辑 锁定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1313010112 发表于 2015-9-23 11: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帖子,加油
希望你们也可以到我们的小组互相学习
【新提醒】大帅比学习小组-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 Powered by ETTHINK.com
http://www.etthink.com/forum.php ... a=page%3D1#pid81863

【新提醒】大帅比学习小组-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 Powered by ETTHINK.com.png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1313010115 发表于 2015-9-23 11: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食品利与弊
益处:
●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
● 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

弊端: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
● 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
● 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
● 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
● 破坏生物多样性
●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
● 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 转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达出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1313010146 发表于 2015-9-23 1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1313010131 发表于 2015-9-23 11: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13010131 于 2015-10-21 11:53 编辑

百度云附件:转基因食品利与弊 论文 关键字.docx    转基因作物属于一类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或基因食品
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由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或转基因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都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害
近阶段很多人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就是饮食的健康,为此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利大于弊有的则持反对观点。
所谓转基因食品, 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  
根据食品中转基因的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6 种类型:
( 1) 增产型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家猪
( 2) 控熟型的转基因食品
( 3) 保健型的转基因食品
( 4) 加工型的转基因食品
( 5) 高营养型的转基因食品
( 6) 新品种型的转基因食品
特性
优点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
例如:转基因食品——土豆;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缺点
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转基因作物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可能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等。
发展过程
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进行
转基因食品相关安全性宣传漫画
转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异常迅速,199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仅2780hm2。美国最多,占74%;中国不到1%。转基因植物按种植面积多少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转基因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分别占77%和22%。1999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总面积达4000hm2,其中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国占99%,此外中国、印度等国也有一定量的种植。2002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5870hm2,[6]  主要生产国为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主要农作物有:抵抗昆虫的玉米,抵抗杀虫剂的大豆,抵抗病虫害的棉花,富含胡萝卜素的水稻,耐寒抗旱的小麦,抵抗病毒的瓜类和控制成熟速度及硬度的西红柿等等。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20世纪80年代初,DNA 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相结合,培育
转基因大豆
出高产、抗虫、抗病、抗逆、生长快、高蛋白的基因改良植物。蛋白酶抑制基因、淀粉酶抑制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昆虫毒素基因均已被克隆和转化入相应的植物,例如:抗虫和推迟成熟的转基因西红柿,由于其抗虫能力的提高和成熟期的延长,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和对其依赖性,减少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运输损坏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土豆原产于南美,但由于气候和病虫害以及灌溉、农药、肥料等原因,其产量和美国相差很多,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减小这种差距。据统计,到1999年初,美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有七大类35种,其中晚熟西红柿5种,耐除莠剂的大豆2种,增加月桂酸脂的油菜籽1种,抗虫马铃薯2种,抗虫和抗除莠剂的玉米6种,抗病番木瓜2种。仅仅这两种番木瓜,就挽救了美国夏威夷番木瓜产业。中国已批准商业化生产4 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培育的转基因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番茄“8805R”、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甜椒“双丰R”。[2]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20世纪80年代发展较快的一种生物技术是用转基因手段培育新品种。其主要技术是,从目的供体物种体内获得带有特定优良遗传性状的DNA 片段,即目的基因,直接或通过载体导入被改造物种即“受体物种”的胚胎内,培养出优良的新品种。截至2013年,生长速率快、抗病力强、肉质好的转基因兔、猪、鸡已经问世。梁利群等克隆子大麻哈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在体外经过和鲤鱼的MT 启动子基因重组,导入黑龙江野鲤,选育出了“超级鲤”。另外,有人将疫苗的基因转移入羊的乳腺,使这些产物随乳汁而分泌,比用工程茵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大。1997年9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合作的转基因羊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药用,为通过动物廉价大量生产人类的珍贵药物迈出了重大的一步。1999年2月19日下午2时15分诞生的中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陶陶”,产奶量可望高达10000kg,比山羊高20多倍。[2]  
用于食品工业的基因工程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猪、牛等胰岛素干扰素生长素基因克隆人微生物,“工程菌”推入市场,开创了微生物生产高等动物基因产物的新途径。截至2013年,基因工程已能将许多酶、蛋白质、氨基酸和香精以及其他多种物质的基因克隆入合适的微生物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菌的快速繁殖来大量生产,这使得人们对于自然界“微量”产品的依赖性有所下降。较为成功的例子如: 牛胃蛋白酶(r91n)的基因克隆入微生物体内,由细菌生产这种动物来源的酶类,解决了奶酪工业受制于牛胃蛋白酶来源不足的问题。从西非发现的由植物产生的甜味蛋白(tHAUMATIN)的DNA编码序列已经被克隆入细菌,以便生产这种高效低热量新型甜味剂。在工业发酵上,美国的BIOTECHNIca 公司开发了一种适合多倍体酿酒酵母的遗传工程方法,该研究证实了利用酵母遗传工程方法生产淡啤酒的可能性。在焙烤业上,MONFORT(1999)把含有地丝菌属LIP2基因的质粒转化到面包酵母中,利用这种重组体发酵生面团,生产的面包较蓬松,内部结构较均匀。[7]  
安全问题
毒性
宣传板表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担忧
许多食品生物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营养因子,如蛋白质抑制剂、溶血栓、神经毒素等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食品中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效应,当然如果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问题甚至死亡。在转基因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入使得毒素蛋白发生过量表达,产生各种毒性,从理论上讲任何基因转入的方法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GMO)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包括多向效应。[9]  
食品过敏性
国内反对转基因大米条幅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患有食物过敏。转基因作物通常插入特定的基因片断以表达特定的蛋白,而所表达的蛋白如果是已知过敏源,则有可能引起人类的不良反应,即使表达蛋白为非已知过敏源,但只要是在转基因作物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也需对其进行评估。
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两面性是把双刃剑,所以我们要安全使用转基因食品。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