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返回首页

2107的个人空间 http://www.etthink.com/?8350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六书的发展史

已有 45 次阅读2022-11-1 11:12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
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的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