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返回首页

SERAJIDEN的个人空间 http://www.etthink.com/?7315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与研究

已有 69 次阅读2018-6-11 21:21

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小学 744699
        不管是谁,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专注于事,聚会精神,就能取得成功,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更是这样。通过对小学生注意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调查与研究发现,那些学业优良的学生,大多注意力集中,他们上课注意听讲,不容易分心,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长,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做作业时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完成得比较好,效率高,感觉他们学习比较轻松省劲,效果比较好,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从事娱乐活动,学习水平良性发展,学习越来越好。那些学业不良的小学生,听课容易分心、注意力难以持久,有时候会出现似听非听的状态,老师课堂提问时,犹如云里雾里,不知所问。做作业时马虎浮躁、粗枝大叶,看不准习题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错题较多。因此,注意力集中、专注是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要不然,其他的训练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而无功。而孩子能否集中精力则与父母、老师的教育、教养的态度和方法分不开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了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调查,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小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事物表现的好奇心,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的情绪色彩、心情高兴与低落,是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因素。学习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周围环境的声音,插图的颜色,等外在因素也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其实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潜力,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后天在注意力方面的差距。注意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在实践中正确引导,通过自觉注意训练,形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
一、培养兴趣爱好,养成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习惯
        从小学生自身及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培养小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有利于养成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习惯。我国一些医学专家,围绕儿童注意力集中性及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进行了康复训练研究。训练结果表明:把感觉统合训练、音乐疗法、书法训练、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等方法整合起来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行为的改善和恢复是可行有效的。这为小学生的家长和学校初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良小学生注意力及意志品质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精彩有趣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以积极的心态、愉快的心理、开放性的思维去学习。一些录音、有色彩的幻灯图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可以化难为易,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节课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可是,用微课手段三分钟就把圆的面积展现得清清楚楚了。既节省时间,又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控制注意力的目标,对于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从正面引导激励他们树立自觉控制注意力的这样一个目标,就能加强注意力控制能力。采用目标激励法可以防患于未然。石老师在上课前问学生,这一节课你的注意力能集中吗?他们大声回答:能。老师又问:你的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呢?回答:一节课。其实,极少有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一节课时间高度集中,但老师没有揭穿他们,只是乘势激励“只要下定决心,自己排除干扰,你肯定能行,这次,我们就看谁的意志坚韧”。经过这一番引导,同学们有意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效果出现了,经过目标训练,逐步增强了小学生自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当然,小学生生理自身正处于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键时期,注意能力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在这个时间老师讲课的进度要稍作停顿,适当提醒学生适度放松,调整听课心理状态,对重点问题集中精力也很有必要。
三、保持健康身心,避免大脑疲劳
        从小学生自身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保持健康身心,避免大脑疲劳状态,是小学生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最基本条件。很难想象,在大脑疲乏状态下,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保持高度集中。专家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脑力疲劳状态下,大脑的自动信息加工受到影响, 注意能力受损,因为优化MMN波幅显示了被试者在疲劳前右半球大于左半球,但是疲劳后左右半球无差异。说明脑力疲劳状态下,脑的额叶执行功能减弱,非随意注意与选择注意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变差,反应能力下降,负面情绪增强。基于以上事实,家长负责小学生合理饮食,不吃垃圾食品,作息合理规律,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以健康的体魄来保证努力学习。同时还要提醒小学生少吃含糖食品,少喝含糖饮料,因为糖所产生的胰岛素会直接刺激神经的注意力,抑制人体生长素的分泌。
                                                                                                                               来自:摘抄于《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4期   作者:万霞霞

评论 (0 个评论)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