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教育技术学——课程介绍

[复制链接]
etthink 发表于 2009-11-17 2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程沿革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和有关理论,如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技术和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教学媒体资源的开发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以促进人类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应用型交叉学科 。
    北京师范大学在1947年就有初具规模的电化教育馆(后改为直观教育馆)。电教馆成立后,在教育系首次开出了“电化教育”选修课,既讲理论,又教技术。这是我国大学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的开端。1948年,燕京大学教育系开设了“视听教育课”,每周授课两次,每次一小时(半小时理论、半小时操作;学习制作幻灯片、拍洗照片)。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79年,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兰州召开座谈会,讨论了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程开设问题。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电化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讨论决定将本科电化教育专业中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科于1985年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从那时起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就是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入门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的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入门课程。
    1992年,尹俊华教授、赵为华教授、乌美娜教授出版了《教育技术学导论》。为了建设好该门课程,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尹俊华教授、庄榕霞老师、戴正南先生对第一版的教材进行改版,出版了第二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此外,1999年,乌美娜教授翻译并出版了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奇的著作《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2002年,在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支持下,何克抗教授编写了教育技术学八门主干课程之一的教材——《教育技术学》。该门课程为教育技术学科这一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荣怀教授结合实际需求,从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视角出发,于2006月2月出版了《教育技术学导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教材的不断建设和改进一直推动着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建设。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一直发展到现在。今后将继续保留教育技术学专业最本质、最基础的知识,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拓展最新的内容,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为学科发展做贡献,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并对其他课程起示范作用,同时向全国辐射。


课程定位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5 个主要研究方向。


课程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①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②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特征。
    ③了解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④能够设计本学科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⑤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
    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反思能力,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godfrey 发表于 2010-12-11 1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关注

460粉丝

779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