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日本人独特的审美——物哀之美:理解清少纳言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8 18: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季之美.jpg
日本人典型的“物哀之美”。
唯美的景色之下,都有挥之不去的人世无常的悲哀做底色。
似乎与我们中国人通常理解的景色之美,有所不同。
所以,清少纳言选取的景物,无论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还是秋天的黄昏,以及冬天的早晨,都是短暂的,不长久的。
曾经有一本川端康成的传记,副标题是“美丽与哀愁”,这正是日本传统的“物哀之美”的另一种表达。

日本人特别喜欢樱花。
蒋百里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中写道:“‘花是樱花,人是武士!’多么美呀!
但它的意义却是印度悲观主义的‘无常’。
因为樱花当它最美的时候,正是立刻就要凋谢的象征。
好像武士当它最荣誉的时候,就是他效命疆场的一刹那间。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8: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日本人的性格中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感觉,正如很早之前看的一部小说,里面的绿子那样的人,人觉得美,我却觉得害怕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8: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季之美》这一课。这篇课文来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此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前一个是课文学习的语文要素,后一个是习作中的语文要素。

对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应该贯穿本单元的每一课,这是共性之处。另外,每一课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以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为例。文章充满了日本人典型的“物哀之美”。唯美的景色之下,都有挥之不去的人世无常的悲哀做底色。似乎与我们中国人通常理解的景色之美,有所不同。所以,清少纳言选取的景物,无论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还是秋天的黄昏,以及冬天的早晨,都是短暂的,不长久的。曾经有一本川端康成的传记,副标题是“美丽与哀愁”,这正是日本传统的“物哀之美”的另一种表达。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http://www.etthink.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 皖ICP备10014945号-4 )

GMT+8, 2025-11-26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