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我的大学生活2007-2011【原创首发】第三十五章

[复制链接]
老班长 发表于 2011-10-9 09: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十五章  再见我的大学
(一)
大学生开演唱会不是稀罕的事情。临近毕业的时候,许多音乐系的学生为了汇报学习成果,特意搭起舞台,设计好舞美、音效,在校园留下最后的记忆。

但是一个非专业非特长的普通学生办演唱会,简直凤毛麟角。一方面这样的场地难批,另一方面观众不会买你的场子,效果不会很好。尽管如此,有人,一个普通学生,说要尝试开演唱会了。

一天晚上他约我到咖啡吧,说起这事,想征求我的意见。我的反映是,第一场地难批,第二好节目难找,第三观众难请,三盆冷水泼到他身上,让他不自觉地打起寒噤。他这么约我出来当然不想听到如此失望的回答,他需要有人给他信心和支持。所以我接着跟他说,可以试着做一下,至少听上去还挺健康,挺阳光。

当然也有许多朋友果断支持他的想法,发誓要同甘共苦,要把演唱会搞起来。于是,他想了一个中肯而出彩的题目,叫“追忆——平越和他的朋友们专场演唱会”;找老师批了一块不是周末的场地;联系广告公司做宣传海报。同时,他要把当天的节目理顺,把嘉宾请来,把自己的歌曲唱熟。那些天几乎天天开会,几个朋友围坐在他身边,帮忙想方案,出点子。这使我想起两年前在学生会或者协会策划活动时的场景。而现在,几个即将毕业的大佬却在为一场晚会伤脑筋,感觉天真而有趣。

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我的想法渐渐发生变化:从观望,到尝试,再到投入,因为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一群有志之士在为成功添砖加瓦。

我根据自身条件,开始制作宣传视频。设备借只是用了同学的单反相机,又时间紧张,我只允许拍摄一天的素材,其中需要采访镜头,讨论镜头,彩排镜头,奔跑镜头,休息镜头及花絮镜头。后来又少了半天时间,我只能点到为止。和他进行了沟通,基本上达到要求,直接准备第二天的剪辑和配乐。说到配乐,我们当天晚上10:30还在讨论用什么,从几千首配乐中筛选两首真有点大海捞针的错觉。最后寝室熄灯了,隔壁鼾声四起,总算找到了心仪的曲目。其中一首《I BELIEVE》是奥巴马竞选总统时的助威曲目,甚是鼓舞,导致整个晚上都情绪高昂。

第二天延续了兴奋,镜头本身不太有出彩,可是配上音效,就是完全变了一副模样。制作完成后,我第一时间交差,免得耽误许多人的时间。他简直是笑着看完这段视频,然后死死得拽着我的手不放,不停地表示感谢。我当时有点受之不起的味道,也夹杂着欣慰和支持的感情。“还不是为了你的演唱会吗?不然我至于这样子做吗?”他握得我更紧了。

对于我,演唱会当天反倒略显平静,我们准备到位,等候观众的检阅。我既是现场的摄像师,又是舞台嘉宾,动情演唱刘德华的成名曲《今天》。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
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

这位开演唱会的人叫平越——来自北京的大老爷么。他梦想有一场自己的演唱会。他说演唱会无关演唱的实力与技巧,全在于追梦的理想与毅力。他付出了实践,圆了一个自己的梦想,也圆了朋友们的梦想。一场演唱会,本身说明不了什么,唱的怎么样,安排了哪些讨巧的节目,都不会有太多印象。重要的是迈出去的一步,以及迈出去的激情与毅力,或许几年后回忆起来,还会有淡淡的微笑与深深的感触。

之所以称为“追忆”,平越说,再过十天就要离开这里,有太多值得追忆的往事,现在只能融化在一场演唱会里。感情太多,时间太短,但已经没有遗憾,留下的只是温馨的回忆。

(二)
临近毕业,我专门为新闻中心的老师同学写下这封信(有部分内容之前提过)。

各位新闻中心的老师同学:

2011年的5月28日我度过了人生第23个生日,而这个生日是你们陪伴我一起过的。是你们为我唱生日歌,为我点燃生日蜡烛,跟我讲“生日快乐”。当演播厅的灯光全部熄灭,只剩下蜡烛的火苗在眼前闪烁的时候,这是至今最最幸福的时刻吧。

让回忆走过新闻中心的旅程。

大一初来新闻中心,要了学长学姐的短号。组长在拜师那天对我说,徒弟跟师傅长得很像(特指身材),希望徒弟的业务水平也像师傅,继续保持电视台的生机活力。

第一学期结束,发现抄来的短号都放假休息了,原来是自己没做多少新闻。

第二学期就不一样了,我决心改变自己。有个故事这样讲……那一次拍尖峰论坛,完全是自己争取来的。傍晚雷电交加,然后大雨倾盆,眼看6:30的工作时间快到,台里只有两男宁——一人铁柱,一人翱天。你以为他们有多少肌肉,别被响亮的名字给忽悠,实际两瘦孩!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一个铁三脚架,一台250(重量级摄像机),一台普通摄像机,一个有线话筒,还有伞。是“坐以待毙”,还是“勇往直前”?翱天小心地告诉我说:“铁柱,我们慢慢走过去,总会走到那个会场的。”我当时也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老天被我们的行为感动,但突然一转念——感动后还要流泪,岂不是更糟糕,于是祈祷老天别感动,要开心才对。我俩一个背摄像机,一个捧三脚架,像红军走长征,趟水塘,过草地。我的整个身躯扭成女生所向往的“S”,翱天也好不到哪去,勉强撑个“L”形。步子总算累积到一定数量,进入会场,此时距开始还剩十分钟。

顺利升入二年级。有一张那时候拍的相片,让我唏嘘不已……昏黄的灯光,三个人,地上一大叠纸,三只忙碌的手机,这些元素构成了相片主体。三个人像公司白领,穿着打扮文质彬彬;三个人像公司蓝领,干起事来热火朝天。其实,除了这三位,还包括帮他们拍照的我,我们四个在校园的灯柱子下辛勤工作,为了我们的事业!

我给相片起名为《我们的事业》,一个关于电视台前途命运的大事业。我们当中有两个女生(王菁和俞岚),两个男生(我和翱天)。相片标注的准确时间是23:29,夜已经很深。白天这条车水马龙的主干道,现在只能碰上几堆醉酒晚归的同学。这回是静中取闹,灯柱下面四部电话同时工作,试图以每秒百兆的信息传输量来告知面试结果。那个晚上,我已经记不清几点收工,只是有个印象,当晚静得离谱,只剩下我们跟电话那头的交流声,只剩下“恭喜你进入面试环节”,只剩下“晚安”。(向凌晨被我们吵醒的新编道个歉)

大三恰好新中十周年,恰好“首届我是新主播选秀节目”降临师大。大致的情况我就不展开说了,具体到我们摄制组的工作……关于培训短片,我们内部进行了激烈讨论。A说首先要对片子进行定位,认同老师的看法,对模仿“超女”模式表现出极大兴趣。B说关键要把握感觉,只要感觉好,做出自己的风格当然最好。C说现有硬件及软件水平没法与芒果卫视相比,刻意模仿会拔苗助长。D支持A,参考他们的片子会让我们有所启发,或许还能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争论一段时间后,我们陷入一段较长时间的沉寂,又提出一种意见,引发一场更为激烈的争论,过程像一曲抑扬顿挫的交响乐。此时,乐队指挥出现了,他大手一挥说,照着成熟的路子走。下面的ABCD迅速结为同盟,找视频找资料找模板,我们为了实现一种可能性而动员自己所有细胞。

已有成熟模式中,“超女”异军突起。高收视率的背后总有若干可以例举的亮点。大家开始回味“超女”视频,所有人都表现出专注、细致、认真的情状。忘了说明,摄制组由清一色男生组成,有的男生扮“牲畜”(专注干活),有的扮“畜牲”(专注美女)。

通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复赛回顾片出炉,同时作为样品接受领导老师的批评。一个足以让人屏息注视的短片,获得老师高度肯定。成片的时候,我在场,这种快节奏让我浑身腺体分泌加速,泪腺伴随音乐快乐地分泌出晶状物质,实在犹如天神下凡。

第四年,2011年5月28日新闻中心欢送会,我发表毕业感言。

当演播厅的灯光全部熄灭,只剩下蜡烛的火苗在眼前闪烁的时候,对于新闻中心,对于罗,对于杜、赖、蒋,对于月婷姐、王菁姐以及全体前辈,对于彭翔、辰飞、俞岚、翱天、丹雅、梦女以及全体同辈,对于文栋、张莹、陈郭、罗阳、瑶瑶以及全体晚辈,我想说,我爱你们。

在新闻中心,没有遗憾,只有荣耀!





浙江师范大学新闻中心07级记者(毕业生)刘铁柱
2011年5月29日

(三)
差不多搬寝室的时候,隔壁班的张才子赋诗一首,题曰《本初之约》。此诗极妙,他囊括了班上所有人的名字,且做到前后押韵,又十分流畅。在征得本人同意,摘抄于此。

瑶星玉芝庆梅璨,
珊珊金玲琼霄瀚,
英楠丽珠藏凤阁,
优优白璐封神殿。
美丽二仙谕恩赞,
斌斌烈男悦紫璇,
韵都梦洁闯红晨,
莹莹素桂景洁兰。

你能猜到他们班级的学生总数吗?基本上是一个字代表一个人名,字里行间流露出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小生佩服!

也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们班的毕业视频做好了。相比较张才子的神来之笔,我们走的是主流路线,按部就班,最终出来成绩。早在开年之初,我就把想法告诉大伯。他说没问题的,并表示百分之百支持。但是剧本难产,忽然意识到缺少一个能写剧本的人。事情一直拖到四月份,我不得已向新闻中心老师求助。老师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指点我做个MV。这样一来剧情一块可以省心,把精力放在画面的安排和处理上,不至于长期纠结下去。

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了稿本,让班级同学帮忙修改,差不多一个礼拜后,拍摄小组正式开工。因为论文答辩已经结束,同学们有富余的时间,只要没有安排毕业旅行的,一般都有上镜的机会。大美说:“好可惜,我在家里。早知道就不要回家了。”我说:“争取把你的照片弄进去,或者结束后再补镜头。”其实大家挺重视这次拍摄,毕竟是毕业晚饭前最后的道别。

整个视频6分有余,有三段采访穿插其中。第一段参访“最幸福的一件事”:明月说通宵排队买到回家的火车票;邹帆说晚饭后骑单车;彭翔说室友帮忙带饭;兰兰说最幸福的事就是遇见了辰飞……第二段采访“最专业的一件事”:小庄摆出编程王子的架势讲述去年参赛的故事;超娜说到写新闻的体验;孙龙回顾了一堂金中实习时上的公开课;新疆同学谈到自己的新疆舞征服评委的经历……第三段叫做“毕业寄语”。

丽秋抓住了出国读研的机会,她说将来千万不要忘记相处四年的同学,千万要保持联系,有空常回来看看;佳佳和林彬祝福读研的顺利完成学业,找工作的顺利找到工作;陈洁说要坚持理想,面包牛奶都会有的;国栋说乘早考虑家事,给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小鸿说一定不会忘记咱们教技一班,离开的时候会有很多舍不得;阿富说自己的爱好是跑路,希望跑过的路能绕地球一圈;王美说以后的联系方式一定要通知各位,宪美说不会忘记母校和老师,麦尔哈巴鼓动我们去她的家乡做客……

拍摄的过程欢乐而兴奋,如果要评个最什么的,倒是会很有趣。

最HIGH同学评给林彬,因为她至始至终都没有合上嘴巴,还一个劲的帮忙出主意。最甜蜜奖颁给兰兰和辰飞,我在这里祝福他们比翼双飞,早结连理。最勤奋奖给阿富,他跑了好长一段路,把眼镜都给丢了。最幽默奖给国栋,他那段放牛娃理论让人印象深刻。最多N机奖必须给明月,我都数不清她N机次数了。最憋屈奖留给我自己吧,我怎么看自己都很憋屈,不知道为什么。

我是毕业片的策划兼导演,王美是导演兼字幕,彭翔是策划兼摄像,邹帆是策划兼编辑(但是他以班长的名义把编辑的事推给我),我既无奈又没辙。当然还有广大被摄同学,你们是最可爱的,最心疼的,最无私的,最兄弟姐妹的一群人。另外没有上镜但是同样有上镜心的人,大家都是同学,没有分主次辈分,以后聊起来都一样。以《毕业歌》一段歌词结束本节内容。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有我们最美的年华,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走过了春秋冬夏。
明天要开始新的出发,请不要担心害怕,告别了青春的美丽童话,我们都已经长大。

(四)
2011年6月13日,教师教育学院召开2011届学生毕业大会,我们院长做毕业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此,举行教师教育学院2011届本科学生毕业典礼。在今天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里,所有的欢呼、荣耀和祝福都属于在场的每一位毕业生,我很荣幸代表学院向圆满完成学业的107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四年前,你们满怀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迈进师大校门,加入到教师教育学院这个大家庭,开始了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如今到了要离开校门,踏上新的征程的时刻,我想在这四年中,大家一定在师大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忆。

    很多年后,你们也许仍会想起当初拿着录取通知书到风雨操场报到的场景,会想起军训时在烈日下被晒成古铜色的自己;也许会想起初阳湖畔的柳荫和音乐学院传来的阵阵歌声,想起考试前夕到图书馆前排队、到自习教室占座和挑灯夜战的场景,也许印象更深的会是“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或是努力拿到奖学金的欣喜;也许你还会怀念师大食堂拥挤的人群和饭菜独特的味道,北门各色的小吃,以及商业街口那个叫做“不见不散”的大花坛;也许记得的会是那场难得的大雪后校园中出现的各种奇景,或是夜空中如星辰般明亮的孔明灯。

    但,不知你们是否记得身边的同窗好友对自己的帮助?是否记得课堂上老师们精彩激昂的讲授?是否记得军训时陪你们一起晒黑的辅导员老师们?是否还记得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大家的殷殷教导?又是否记得学院为大家精心打造的“活动超市”、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呢?请大家,也一直一直记得这些吧,也许你对师大、对学院、对班级曾有过很多的抱怨和不满,但是我想很多年后当你想起那些种种也只会泯然一笑吧,因为这就是母校。就像华中科大的根叔说的那样:“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全体老师表示感谢!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你的同窗好友表示感谢!

    当然,你们在这四年来的成长,为学校、为学院所作出的贡献、取得的荣誉也将被老师、被学院一直的记得。感谢学生干部们为学院付出的热情和时间,感谢你们中间很多人以各方面优秀的成绩为学院争得荣誉。在你们之中,共有41位同学光荣成为中共党员,有7位同学考上研究生,其中2位分别被英国和香港的大学录取。裴悦汝同学在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语文组一等奖,张黎霞同学在省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一等奖,彭翔同学在省第八届多媒体大赛中获动画组三等奖,胡感恩同学的论文《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使用和管理研究》获得了我校校报的头版报道,等等,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你们的这些荣誉表示感谢!

     今天你们就要结束在师大的本科学习,要真正开始一场理想与责任之旅。这几年我们见证了国家诸多盛事:08年奥运会、09年六十周年国庆、10年上海世博会……这些盛事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是文化的魅力,是旗帜的威力,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同时,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09年甲型流感、金融海啸, 10年玉树地震灾难,我们国家也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是,你们正站在时代的转折之处,灾难和挑战对于你们新一代的青年来说意味着更多机会的到来,就像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古道长亭,终有一别。临行前,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送给大家两句话。

    第一句话:思源致远,重塑社会的道德观。

    一个国家的大学是这个国家的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公平和正义的最后堡垒。大学毕业生的精神和道德修养,决定着国家社会未来的面貌, 而你们作为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你们中很多人都将走上讲台,成为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更加承担着重塑社会道德观的重任。

    第二句话:不畏困厄,永远坚守出发时的理想。

    理想是人一生的追求和精神的原动力,它让你远离人云亦云的平庸,激励你为伟大的目标不懈地奋斗。梦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高扬理想主义,并不是要高调做人、高声说话、眼高手低。我知道有一些同学,可能就业的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比较大,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气馁,要受得住磨练,我相信,真正的师大人,一定能够从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记住,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当你成功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会为你欢呼、与你分享;当你失落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会为你分忧、为你祝福;当你思恋母校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随时欢迎你。母校将是你们人生旅途中永远的港湾、坚强的后盾、温暖的家!

    最后,我衷心地祝福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我期待听到大家的好消息!

        谢谢大家!
       
(五)
谢谢大家!我除了说谢谢,不知道还能说什么。没有你们,也就没有这些文字。

真正写到最后,反而平静如水。我想过非同寻常的大学生活,确实做到了;我想要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基本做到了;我想起了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仍旧鲜活,但它们毕竟只能属于过去的四年,现在的我,又将迎接新的生活。至此,记事部分结束,另外“添油加醋”些内容。

我的家乡浙江余姚有四位贤者,他们分别是汉代严子陵,明朝王阳明,明末清初的朱舜水和黄宗羲。

严子陵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想起严子陵,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严的品行极佳,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桐庐富春江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于是严子陵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状元,但是他没有走仕途为官之路,而一心向往圣贤。他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驿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阳明洞,且在洞中讲学,传播自己的思想。其学说世称“心学(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并加以完善)”,学术思想传播海外,举世闻名。王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兼通儒释道,还能领兵打仗,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朱舜水崇祯末两奉征辟,不就。南明弘光时授江西按察副使,亦不就。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影响。

黄宗羲十九岁为父亲之事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辞免。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精通儒术,世称“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小时候老师跟我们讲四先贤,说过读书人应该以他们为目标,实现人生理想。不知道现在的老师会不会这样讲,有没有把四位的先进事迹教授给学生。我觉得,学习他们的事迹是有帮助的,越是物欲横流,越显得必要与宝贵。

至今,他们依旧是我人生的榜样!







END
初稿分别写于2008年寒暑假期(1,2),
2009年寒暑假期(3,4),
2010年寒暑假期(5,6),
2011年寒暑假期(7上,7下)
完成于2011年8月3日

2011年8月10日第一次修改
2011年8月29日第二次修改

该贴已经同步到 老班长的微博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小海绵 发表于 2011-10-9 10: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啊铁柱{:soso_e179:}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godfrey 发表于 2011-10-9 2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了?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微博评论 发表于 2011-10-10 09: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孙小利_godfrey:嗯 四年已故

来自 老班长的围脖子 的新浪微博

点评

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0 09:42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godfrey 发表于 2011-10-10 09: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博评论 发表于 2011-10-10 09:33
回复 @孙小利_godfrey:嗯 四年已故

来自 老班长的围脖子 的新浪微博

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