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我的大学生活2007-2011【原创首发】第二十七章

[复制链接]
老班长 发表于 2011-10-5 2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十七章  见识
(一)
北京时间2010年7月23日,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学习网站类的比赛在武汉落下帷幕。

这个有点像新闻联播的内容提要。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我们小组(1个领队带3名选手)从浙江金华出发抵达武昌火车站,已经是7月20日上午。按照章程的规定,我们前往桂苑宾馆报到,领取相关资料。大赛给每个参赛队提供了餐券,从20号一直延续到23号。但是住宿费需要自理。嫌220元/间的价格贵,我们选择了校外的宾馆作为暂时的居所。

第一天晚上领队们召开会议,听说会议内容就是围绕“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展开的,组委会再三强调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希望各参赛队充分相信比赛的权威性。最后领队进行答辩抽签。值得说明的一点,答辩教室其实已经安排完毕,相应的评委老师也已经安排完毕,抽签的意义只是给同一试场的参赛队排序。

21日上午的开幕式要求每个参赛队员到场,组委会再次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组织者回顾前面两届的比赛时说:“名校不一定拿大奖,赛事承办和协办单位也没有突出的成绩,所以让每个参赛队伍都应该放心比赛。”

当天下午,答辩环节正式开始。我们被分到第2试场第7位,如果按照每组20分钟计算,我们会在下午4:30进场。其实我们提早2个小时就到现场,一直都在候场区等待。起初说领队可以进行旁听,后来不知怎么搞的,除掉选手,任何人不准入场。事已至此,唯有服从安排。

总算轮到我们进场,大概有六七个老师坐在下面,他们是传说中的专家评委。听完我们的陈述后,他们似乎对“如意行”(我们的作品)挺感兴趣,问题像连珠炮一样抛给我们。有的问“老师能否在家里实现移动交互”,有的说“工业短信猫是否自己开发”,还有的说“首页图片为什么都是外国人”。答辩完,我们认为胜算很大,当时只有一种感觉。

我总结到,比赛的经过就像放了一场情节俗套的国产电影。倒是公布结果的瞬间,有点像足球点球中“突然死亡”,越是先点到名字的作品,越是惨剧。念道“优胜奖”的时候,我听到“如意行”位列其中,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次不愿上台领奖。

晚上脑子特别清醒——想去看看长江。然后在脑海回荡《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句歌词居然让我稍稍好受。比赛很重要,结果很重要,但那些终将“转头空”。我应该向捧得大奖的同胞表示祝贺,对自己尽力的表现道一声感谢,为所有选手表示敬意——因为我们代表了全国文科计算机的最高水平!

(二)
印象中学校没有开过南大门,直到一位人物到来。不开不知道,一开下一跳,学校的大门可以装下半个足球场!惊讶之余,感叹这位人物的来头。

提醒我关注校门的是俞岚同志(电视台全能记者),她那边有消息说,全国政协副主席要来师大做报告。她说,电视台需要老编们做这条新闻,包括对专题讲座的全场录像。我冲着这位人物的名号,以及身为老编的责任,扛起了久违的大机器——那个曾经让我走路走成“L”型的庞然大物。

站在报告厅的中央,对准台上的主讲人录像,是何等荣耀的事情。曾经只有CCTV的特派记者干的活,这次轮到我这个无名小辈来做,不禁感激我的指导老师和电视台同仁的信任。这次政协副主席来学校,听众自然排满报告厅,现场严格按照一票一座的规范,过道走廊不允许站人,不像上回六小龄童来师大——站的人比坐的人还多。

我赶上了好时候,机会这东西稍纵即逝。第一个镜头框了整个讲台,主人公位于画面中心,原本以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会贴身保护,可是我连个影子也没见到。听人说许多高手的样貌跟一般百姓没区别,说不定就混在观众里。我抬头扫了一遍观众,看不出个所以然,大家都在认真听,认真记。

讲座内容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始末,老人家精神矍铄,讲得头头是道。第二个镜头缓缓推近主讲人,框半身,带上他身前的席签。这个镜头大概保持10分钟,所以我就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我试着做回普通观众,到了一定时候,再变换镜头。

记得那天下午还有课,在大学期间,我舍弃了不少课。一堂课4块钱,三节连着上就是10多块,而有些活动是有价值的,这种无形的东西很难用金钱来衡量。我看重自以为喜欢和时尚的东西,学术可以讲得通俗前卫,这样更加有利于大众接受。三年积累的经验会让我迅速做出判断,有时候冲着人名去,有时候冲着讲座的命题去,这些都是很生动的课堂,有些学生不懂得利用大学里的广阔资源,以为大学也“不过尔尔”,其实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会受他们观点的启发,改变固有的认识。

新闻中心里面往往可以拿到第一手资料,这是做宣传的好处。有时候跑新闻,有时候拍讲座,现场的感觉跟对着电视屏幕基本两回事。我们开会的时候组长会布置未来一周的新闻,平时聊起来,很多是某某明星的演唱会,某某作家的签售会,上次浙江卫视的名嘴们来学校搞活动,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影像资料,天悦大唱“用我们师大的力量,点亮所有青春的梦想”为新主播打气,印象深刻。

(三)
既然提到“新主播”,想到了历时半年多时间的“我是新主播”校园主持人选拔比赛。决赛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决赛流程到手,发现看不懂其中的奥妙,框架虽然成型,选手们还有很大的表现余地。

我参与了决赛摄制工作。观众鼓掌,现场倒数5-4-3-2-1,灯光亮起,摄像挂上耳麦,挥动摇杆,信号像插了翅膀的老鼠,从这里窜到控制室,然后再窜入观众的屏幕。这每一步都要走到位,不然电视台就要被群起而攻。所以春晚每年要准备一份“备播带”,用来弥补失误造成的事故。

决赛没有要求做现场直播,我们却完完全全按照直播的规格执行,每一个镜头的衔接,至少做到顺畅,如果做到画面美观精致,那就谢天谢地。导播在画面的组合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单幅画面的构成全部模仿新闻摄影的办法。我们这个团队一起共事有一年之久,相互之间基本达成了默契,这样一来会省很多麻烦。

进过播控室的人都清楚演播厅摄像的几个注意点。首先是单纯构图,几个机位的构图要有区分,一个构中景,另一个一定构特写。独唱者注意单侧构图,导播方便做叠画效果,那样的画面会很漂亮。其次,运动构图要把握稳定原则,有人问:运动和稳定不是代表相反意义吗?不然。许多人“推拉摇移”力求一步到位,但是更多情况下,你做不到这种程度,在做调整的时候,切记稳定,动作慢慢来。手感这个东西,多尝试就会出来,良好的手感有助于镜头语言的表达。再有,摄像之间以及摄像导播之间需要互相沟通。我们不排除导播走神的时候,不排除现场的突发状况,不排除想法的矛盾,但是,只要说明情况,这些就不算什么问题。

再把话题扯回现场。决赛十强,各有高招。“猕猴桃哥哥”一亮相,就抓住众人的眼球。观众的焦点在于他左手上的小玩偶,“小朋友们……”,把在场的大朋友们逗乐了。“青苹果姐姐”厚积薄发,在她的身上体现“知识就是力量”。小黑子吴雷讲笑话,雷死一大片观众,我听过他很多,觉得他喜欢谢娜是对的。

多元文化催生出多样的舞台。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能力特别强,至少他们能在形式上模仿的惟妙惟肖,但是文化这个词很厚重,光模仿不行,“拿来主义”也要讲创新。

据说这个比赛要继续做下去,我能给后来者带去什么经验呢?我有想过写一本册子,总结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但是发现主线不够明确,很难下手。当初拿给我徒弟看的“葵花宝典”借鉴了几本专业书的知识,并没有系统传授我的经验。

我想能说多少说多少。

第一点,必须树立团队意识,找准自己在整个队伍中的位置。做事的时候难免磕磕绊绊,告诉自己,要相信事情会有圆满的一天。

第二点,技术上的问题不算问题,只要你肯钻。

第三点,有句话叫“千万次重复铸就成功”,这个尤其适用于新主播的舞台。多练手,手才不会生疏;少练嘴,嘴巴容易惹事。

第四点,平淡中见伟大。当你孤独的时候,其实并不孤独,平凡地度过一生,不见得比别人少什么。

第五点,吃饱饭再来工作。要知道毛病是会“传染”的。


(四)
又到毕业季。新中欢送会,音乐学院毕业汇演,还有阿西剧社毕业演出。

我有很深的毕业演出情结,三年大学,送走三批演员,不同的是脸蛋,相同的是情感。这次在雨中等来了阿西剧社的毕业演出。这雨,似乎增添了些许离别的伤感吧。

再见阿西,再见彼得潘。

再见阿西,是再次见到心中崇敬的学生社团。正如他们所说:因为爱,所以产生了阿西。这种爱不仅局限于阿西内部成员,更是观众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是大家对话剧的欣赏。再次相约,再见阿西的小虫、大虫,再次听到真诚的欢迎词,很亲切!

再见彼得潘呢,是一次挥别,朝童年的方向挥手告别。彼得潘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生活在温迪的梦境中。他不希望温迪长大成人,因为游戏和冒险就是他活着的全部,因为温迪是他喜欢的人。然而梦终究会醒来,成长不可避免。当彼得潘再次出现时,那是温迪对童年的回忆,对那些玩伴、那些同学的想念。

我们说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孤独。长大就是要与孤独为友。即使你有女朋友常伴左右,跟小时候的同伴相比,是不是显得形单影只了?何况不是总有比翼双飞的情形。当人在孤独的时候,恰恰是难得的时光。《孤独六讲》一书说到,人要适应孤独,尊重孤独。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刻,才有好好面对自己的机会。假如想方设法回避孤独,那么只能掉入痛苦的深渊。

于是,带着微笑,挥别童年,送别曾经的伙伴,道别过去的老师,奔赴属于自己的明天,不仅是浪漫主义歌颂的话题。生活逼着你向前走,不如自己先走,等机遇倒不如创造机遇来得实在。

其实外边的雨一直都在下,演员一一道别的时候,“雨”落在他们的脸上。这时候不能责怪虫子们,哭并不是代表软弱,反倒是一种憧憬。爱依旧延续着,好的编剧,好的演员,好的土壤,一定可以延续精彩。

该贴已经同步到 老班长的微博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godfrey 发表于 2011-10-5 2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参加了全国大赛 不错娃~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微博评论 发表于 2011-10-5 21: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班长的围脖子,四六级不过非君子!快找我!加扣扣:21五86五211

来自 郭司极 的新浪微博
欢迎大家多发帖,参与讨论,增进彼此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