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标题: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打印本页]

作者: etthink    时间: 2014-5-15 17:28
标题: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开展数字化学习指导,教师要做些什么?
一、目录
               
        二、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首先,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
        从硬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学生学习用的电脑(平板电脑),要有教师展示的电子白板,要有无线上网的环境;
        从软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基于“云计算”的学习平台,要有给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要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机制;
        从教师队伍的建设看:要有一支对信息技术比较精通又能推进课程改革的教师群体,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培训课程体系来支撑教师的教学;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得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始,让学生拾级而上。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
        从家长的角度看:要摆脱对电脑和上网的恐惧,允许孩子利用电脑开展学习活动。……
        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电子书包:“原来的的教科书+个性化的资源+互动”,
        数字化环境: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的,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网、internet的网络教学平台,既保证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势,又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为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等教学、学习场所提供网络接口,将课堂由课上扩展到课余时间,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一种环境支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数字化环境:“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资源库”
        三、为何要数字化环境建设?
        2001年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 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根据这一思路 ,我校提出《霍山学校理化生数字化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模式变革、教师角色改变、课堂角色改变)
        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程改革,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以数字课堂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通过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a.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网络教研“看信息”多“研教学”少
            各级网络教研平台已经成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交流场所,不少教师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但视频会议等手段在网络教研中应用还很少。
            查看教研信息和下载教学资源,是当前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主要活动内容,即教师还主要以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料为主要目的。教学或讲座视频也是教师比较关注的活动内容,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明显排在查看教研信息和下载教学资源后面。而“发布资源”和“回答他人问题”等互动式、发布式的教研形式则排在最后。这说明当前网络教研的现状是“下载”为主,而“发表、共享”相对较少。这也是当前网络教研“围观很多,互动不足”的现状。
        b.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个人天地,更多的或许是交流的场所。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平等的机会: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还是学生们,他们需要互相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共同发展!

          这个数字化学习首先要求课程学习过程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 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 internet 网络等。与之相应, 学与教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
          其次,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的。这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 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也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 还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 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 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 等等。
          再次, 课程学习不再只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认知体系重构和创造的一个过程。
          总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以问题为中心的, 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的, 学习是可以随时的终身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就叫“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整合”。
        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是pc家族新增加的一名成员,其外观和笔记本电脑相似,但不是单纯的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浓缩版。其外形介于笔记本和掌上电脑之间,但其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比之笔记本电脑,它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 平板电脑有两种规格,一为专用手写板,可外接键盘、屏幕等,当作一般pc用。另一种为笔记型手写板,可象笔记本一般开合。
        电子白板
        复印式电子白板:即通过用户的简单操作便可将白板上书写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扫描并打印出来。其功能完成过程与普通的复印过程一样,首先由图像传感器件对白板上的内容进行采集,采集信号经过一定的图像处理后,最后用热敏、喷墨或其他打印方式输出。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四、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
        信息素养的八个主要表现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五、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面对新兴的信息技术, 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更新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其次,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思维定势和多年的习惯,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或老式电化教学手段,对新技术存在“晕车”现象。 对此,应鼓励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验和挑战, 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万能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或“技术黑洞论”的泥淖,对新技术不排斥、不回避,树立良好的信心,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
        2.加强信息设施信息资源
        建设的应用和研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再提升还离不开技术的新发展和硬件的新装备,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能够考虑到绿色环保,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并能彰显特色;
        (2)建成光纤到校及其数据中心,教学区域有无线网络覆盖, 移动教育无处不在;
        (3)多媒体制作设备配备齐全(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一应俱全);
        (4)学校实现“班班通”,每班拥有 1 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投影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及计算机等);
        (5)学校装备数字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方便教师使用的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
        3.注重教师培训打造队伍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 打造一个可以引领学校发展的团队。这个团队应该至少由四支队伍组成:
        一是校长班子组成的领导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内容以现代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治校思想、信息环境下学校核心文化、信息化通识培训等为主,目的是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的领导力;
        二是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组成的行政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是由上级教育师资培训部门组织,内容以改造传统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掌握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管理技能和信息化通识培训为主, 其目的是提升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在学校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行政执行力;
        三是学科教师组成的执教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教学、网络教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为主,其目的是增强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是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其接受的培训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应急响应、系统软件部署与运维、系统分析与设计、最新前沿技术为主,目的是加大技术保障力。
        4.科研引领完善激励机制
        在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学校行政领导应身先士卒,带头参加培训学习,以起到表率作用;除身体力行外,学校领导还要制定支持和激励机制, 譬如主动关心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进修和培训,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竞赛方面的信息,积极帮助教师大胆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 示范课的评比, 大力褒奖参与信息技术相关活动的学科
        教师, 全力支持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或发表,等等。 有时鼓励之物虽小,却能极大地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无疑是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质量这个核心。 教师始终处于学校质量文化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所以无论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离不开教师综合素养的普遍提升。 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 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可靠保障和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和提高。
        1.高效获取信息,有效积累资源
        2.正确评价信息,城乡共同选择
        3.全面应用信息,应用体现价值
        4.探索兴趣动力,博客大展才华
        5.创新引领发展,创意成就梦想
        6.竞争加快发展,激励初显作用
        7.信息公开透明,促进民主和谐
        8.管理规范道德,制度保障行为
        9.积极参与活动,信息成就自我


作者: zhguoq    时间: 2014-5-16 08:55
形势比人强,

真的有了数字化环境,加上一些激励措施,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提升很快。
作者: 龙二2012    时间: 2014-10-31 18:44





欢迎光临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http://www.etthin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