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返回首页

浪漫狂想曲的个人空间 http://www.etthink.com/?8345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总结一学期来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已有 33 次阅读2022-11-26 14:36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发展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但同时它也不可能变化得很大,因为它一方面有发展,一方面还 有它的稳固性。因为有继承,所以几千年前的汉语和现代汉语有许多共同处,这是继承的一方面,但它也有发展的一方面, 这就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学习汉语首先须树立历史观点,知道它有相同,有不同,有继承,有发 展,这对我们学习汉语是有很大好处的。
   现在就词汇方面来谈,词汇方面也是有继承有发展的。那么我们对语言的发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如果是很大的不同, 容易发现,也容易知道它不同。古代没有的东西,现在有的,语言的表现就不同。如现代的飞机、拖拉机以及各种科学和工 具,都是古代所没有的,当然它就不同;还有些东西是古代有现在没有的,因为古代有许多风俗习惯和工具,都是现在所没有 的,所以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出从前古老的词汇来,这种大不相同的地方,大家都容易注意到。但是,有些并不是大不相 同,而是大同小异,古代的和现代的看起来好象是一样的,可是真正仔细考察起来,却并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汉语 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两者不可能有很大不同。刚才说的很大的不同,只是小部分不同,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从 古代来是有继承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它也有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又同又不同、大同小 异的地方。 从词的意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历史观点的重要。我们要研究古今这些词的意义的异同,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应 该搞得很清楚。因为看古书,太深的字不怕,我们可以查字典得到解答。如“靔”字,这个字太深,但我们从《康熙字典》 上可以查出这个字就是道家的“天”,一点也不难。又如“墬”字,这个字也很深,但是我们一查《辞海》,知道它就是 “地”字。所以说,难字难不倒我们,容易的字,倒易迷糊。刚才举的许多字,都是很容易的字,每人都认识它,由于太熟 悉了,所以古今的不同就容易忽略,容易放过,这样使我们读古书读得半懂半不懂,实际就是不懂,那就有点象我们读日 文,许多字我们认识,就是不懂它的意义。当然读古代汉语不能与读日文相比,但是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要以为字很熟 就懂得它的意义了。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树立历史观点。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找出一条经验,就是要把三样东西结合起来学习。一是古代汉语文选,二是常用词,三是古汉语通 论。我们要把常常见面的词记熟了,学古代汉语和学外语一样要记生字。古代汉语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二百个常用词,把它像 学外文记生字那样地记住,大有好处。不要记那些深奥难懂的字。专记那些生僻的 字。如那时小孩子喜欢找一个难懂的字去考老师,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应研究那些在古书中最常见的字。那些不常见 的字,你研究它有什么好处呢?同时常用词中,我们还要记它常用的意义,那些生僻的意义,可以不记它。比如一个字有五 个常用的意义和五个生僻的意义,那我们就要去记那五个最常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搞常用的、普遍的,不搞那些特殊的、 奇怪的。同学们认为记常用词很有用处,因为一个常用词一般在这里是这个意义,在别处一定也是这个意义。要不是这种情 况的话,那就要另作处理了。譬如稍微的“稍”字,这个字现代和古代的意义不一样。“稍”字在古代当做“渐渐”讲。 《汉书》里有一句话:“吏稍侵凌之”,是说一个人做官很老实,连衙门里的小官吏,都渐渐地欺他老实。这里“稍”字就 含有渐渐地、得寸进尺地去欺负他的意思。如解作“稍微”的话,就不对了,因为不能说稍微地去欺负他。直到宋代, “稍”字还是这个意思。苏轼的诗中有“娟娟云月稍侵轩”之句,是描写他从一个地方回家时看见月亮慢慢升上去,渐渐侵 入窗户中的景色,是非常富于诗意的,如果说月亮“稍微”侵入窗户时,就完全没有诗意了。这样我们如掌握了“稍”字这 个常用字的词义后,到处就能用“渐渐”来解释它了。
   再说“再”字在古代汉语中当两次讲。“再来”就是来两次,“再会”就是会两次。所有的“再”字,都当这讲。古代 汉语中的“五年再会”,如现代汉语来讲,是说五年后再见。古代汉语则解作“五年之内会面两次”。两者差别多大!所以如 果掌握了常用词的词义,就到处用得上了。
   古汉语通论,就是讲理论、讲道理、讲规律。讲古代语法、语音、词汇以及文字学的一些道理,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 古代汉语。三部分中的文选是感性知识部分,古汉语通论是理性知识部分,常用词既是感性又是理性,说它是感性,就是说 它当生字来记,说它理性,就是掌握词义后到处可用,也可说掌握它的规律。把古代汉语分为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 部分,把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好好结合起来。此外,我们还要强调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一些,可以提 出,但不要对一般同学提出这要求。古代汉语怎样能懂呢?把很多的文章凑起来,加以分析、概括、领悟,就能懂了。如 “再”当两次讲,就是从每一篇有“再”字的文章中去领悟它的意义是否一样,当你发现所有的“再”字当两次讲时,你就 恍然大悟,知道这个“再”字当两次讲了。所以这是领悟处来的、归纳概括出来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注我们:教育技术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教育技术热线:

13955453231

学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技术论坛征稿范围: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教程文章、优秀作品等。

Email:sf@etthink.com

Copyright   ©2007-2026  应用思考-教育技术论坛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且行资源    ( 皖ICP备10014945号-4 )